華蓥山麓,渠江之畔,霓虹閃爍,照耀著佔地383畝的全新校園。一幢幢白牆灰瓦的樓房錯落有致﹔攔河堤上的書聲韻和著渠江的濤聲意味無窮。陽光下,綠樹蔥籠,草地青翠﹔操場上,紅男綠女,龍騰虎躍,展示著青春,展示著活力。這,就是我們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的母校一一四川廣安中學。
1918年春,14歲的鄧小平從縣立高等小學堂直接轉入縣立中學就讀,雖然個子矮小,但成績優異,談話幽默,關心國事。次年秋開始了他的人生之旅,赴渝勤工儉學預科班學習,爾后漂洋過海赴法留學,畢生亦未回過故土。
廣安中學始創於1912年,名為“廣安州立中學”,校舍在城北玉皇觀一一曾任四川諮議長的蒲殿俊創辦的紫金精舍書院舊址﹔次年改州為縣,遷至道光十年建成的考棚,禮堂楹聯日:“毋自畫毋自欺循序致精學古有獲﹔不苟取不苟就翹節達志作聖之基。”次年川北宣慰史張瀾巡察,從縣人之請撥庫銀二萬兩,改建州署為校舍,翌年竣工,學校遷至銀頂山州坡。抗戰期間曾遷到宋丞相安丙祖宅褒先寺。1950年定格在城南平橋——數學家何魯創辦的儲英中學校址。1982年定為省屬重點中學。
歲月變更,時光流轉,菁菁校園,依然未改昔日情懷。挺拔秀茂的林木,綠了又黃,黃了又綠,迎來一批批不諳人事的少年,送走一個個志在四方的學子,陪伴那些嚴謹治學、為人師表的園丁揮洒青春,奉獻熱情。耕耘和收獲從不分離。她像一座搖籃,培育了劉田夫、侯方岳、鄧自力、吳雪、豐中鐵等大批革命志士和專家學者,5萬多株桃李遍布九州河山。那些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