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4月02日07:1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尊敬的菲利普國王夫婦,
尊敬的范龍佩主席,
尊敬的迪呂波首相,
尊敬的德維戈主席、莫納爾院長,
尊敬的各位使節,
老師們,同學們,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大家好!很高興來到歐洲學院同大家見面。首先,我向學院的老師們、同學們,向各位關心和支持中國發展的歐洲朋友們,致以誠摯的問候和良好的祝願!
在弗拉芒語中,布魯日就是“橋”的意思。橋不僅方便了大家的生活,同時也是溝通、理解、友誼的象征。我這次歐洲之行,就是希望同歐洲朋友一道,在亞歐大陸架起一座友誼和合作之橋。
剛才,我和菲利普國王夫婦一起,參觀了位於根特的沃爾沃汽車工廠。這家工廠是比利時最大的汽車生產企業,也是中國、比利時、瑞典三方經濟技術合作的典范,在“中國投資”和“歐洲技術”之間架起了一座互利共贏的橋梁。
歐洲學院誕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后,是人們反思戰爭、渴望和平的產物。人類歷史總是伴隨著戰爭魔咒。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慘烈,促使歐洲人民痛定思痛,在讓·莫內、羅伯特·舒曼等一批政治家領導下,開始聯合自強,為實現持久和平與繁榮而奮斗。
經過半個多世紀發展,歐洲學院不僅成為歐盟的重要智庫,而且成為“歐洲政治精英的搖籃”。范龍佩先生說,歐洲學院“始終位於歐洲一體化的核心”,體現了“在戰爭廢墟上誕生的歐洲信念”。
老師們、同學們!
就在歐洲學院成立的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華民族的發展從此開啟了新的歷史紀元。1975年,周恩來總理和索姆斯爵士審時度勢,作出了中歐建交的決定。現在,中歐建立了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在60多個領域建立了對話磋商機制﹔2013年雙方貿易額達到5591億美元,雙方每年人員往來500多萬人次,留學生總數近30萬人。中歐關系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雙邊關系之一。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中歐關系發展空間還很大,潛力還遠遠沒有發揮出來。為了把中歐關系推向前進,中方需要加深對歐洲的了解,歐方也需要加深對中國的了解。歷史是現實的根源,任何一個國家的今天都來自昨天。隻有了解一個國家從哪裡來,才能弄懂這個國家今天怎麼會是這樣而不是那樣,也才能搞清楚這個國家未來會往哪裡去和不會往哪裡去。
借此機會,我想給大家談談中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希望有助於大家觀察中國、研究中國、認識中國。介紹中國是一個很大的課題,我選擇中國幾個最顯著的特點來講講。
第一,中國是有著悠久文明的國家。在世界幾大古代文明中,中華文明是沒有中斷、延續發展至今的文明,已經有5000多年歷史了。我們的祖先在幾千年前創造的文字至今仍在使用。2000多年前,中國就出現了諸子百家的盛況,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窮地理,廣泛探討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的真諦,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他們提出的很多理念,如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者愛人、與人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強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影響著中國人的生活。中國人看待世界、看待社會、看待人生,有自己獨特的價值體系。中國人獨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讓中國人具有很強的民族自信心,也培育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第二,中國是經歷了深重苦難的國家。在工業革命發生前的幾千年時間裡,中國經濟、科技、文化一直走在世界的第一方陣之中。近代以后,中國的封建統治者夜郎自大、閉關鎖國,導致中國落后於時代發展步伐,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外國列強入侵不斷,中國社會動蕩不已,人民生活極度貧困。窮則思變,亂則思定。中國人民經過逾百年前赴后繼的不屈抗爭,付出幾千萬人傷亡的巨大犧牲,終於掌握了自己的命運。中國人民對被侵略、被奴役的歷史記憶猶新,尤其珍惜今天的生活。中國人民希望和平、反對戰爭,所以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不干涉別國內政、也不允許別人干涉中國內政。我們過去一直是這樣做的,今后也會這樣做下去。
第三,中國是實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國家。1911年,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舊的制度推翻了,中國向何處去?中國人苦苦尋找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君主立憲制、復辟帝制、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都想過了、試過了,結果都行不通。最后,中國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在建設社會主義實踐中,我們有成功也有失誤,甚至發生過嚴重曲折。改革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