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二〇二五年九月三日的歷史回響

本報記者 陳世涵 李卓爾 陳圓圓

2025年09月04日08:5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當歷史來到這一天。

  清晨,一輪紅日噴薄而出。北京,共和國的心臟﹔天安門廣場,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升起的地方。

  2025年9月3日,迎來“中國時刻”。這一天,全世界將共同見証一場盛大的紀念活動。

  “中華民族是不畏強暴、自立自強的偉大民族”

  9時,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正式開始

  天安門城樓上,抗戰老兵劉世鉞坐在輪椅上,陽光照耀在他胸口的勛章上﹔廣場上,人如潮涌,等待激動人心的時刻。

  在全場雷鳴般的掌聲中,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天安門城樓主席台。

  “嗒、嗒、嗒”,電子屏上的數字,隨著鐘擺依次跳動:1945、1955、1965……2025!

  9時整,報時鐘聲響起。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正式開始。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80響禮炮,還在天空激蕩,國歌如洪鐘般響起。

  浩蕩凱歌,激蕩起歷史的回響。穿過烽火歲月,歷經偉大跋涉,庄嚴的旋律再一次響徹14億多中國人心間。

  堅定而有力的話語,回蕩在廣場的每一個角落:“中華民族是不畏強暴、自立自強的偉大民族”“面對正義與邪惡、光明與黑暗、進步與反動的生死較量,中國人民同仇敵愾、奮起反抗,為國家生存而戰,為民族復興而戰,為人類正義而戰”。

  劉世鉞淚洒衣襟。淚光中,他看到在沖鋒中倒下的戰友,看到被無數雙手托舉的盛世中國。就在大會開始前,習近平總書記俯下身,緊緊握住他的手。

  聯合軍樂團中,57歲的演奏員李峰站得分外挺直。“中國人民以錚錚鐵骨戰強敵、以血肉之軀筑長城,取得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聽到總書記的講話,他覺得周身熱血沸騰。

  廣場合唱團成員、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吳嘉琪分外感慨。“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聽了總書記的講話,她對樂譜上標注的“飽含敬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愛國不是抽象的口號,我們唱出的每個音符,都是對先輩的致敬和應答,對未來的承諾和信心。”

  乘檢閱車,越金水橋,進長安街,習近平總書記的問候平穩而堅定——“同志們辛苦了!”戰士們回應如山——“為人民服務!”兩聲交匯,沒有多余的語言,卻像一根無形的纜繩,穿越歷史的風煙,把1945年的勝利號角和2025年的強軍足音,緊緊系在一起。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勢不可擋!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必將勝利”

  9時15分,閱兵儀式拉開序幕

  受閱方隊整裝待發。

  “分列式,開始——”一聲號令,拉開氣勢磅礡的閱兵儀式序幕。

  鏗鏘足音,奔涌出時代的回響。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勢不可擋!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必將勝利!”

  現場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00后民兵隊員萬紫怡難掩激動,“今天走上閱兵場,是一種榮譽,更是一份責任。我們會用行動証明,既能在鏗鏘步伐中綻放芳華,也能在強軍路上護國安邦!”

  26年6次受閱,陸軍第82集團軍某旅技師丁輝有一本沉甸甸的“功勛冊”。此刻,他正駕駛新型突擊裝備,領銜裝備方隊行進。擇一事、終一生,將自己獻給“最壯麗的事業”,毫不猶豫地選擇為國家、為民族、為人民奮斗,這是一個丁輝的故事,也是無數個“丁輝”的共同抉擇。

  夠燃!

  旌旗獵獵,鐵流滾滾。伴著《鋼鐵洪流進行曲》,戰旗方隊踏歌而來。陸軍第82集團軍某旅二級上士陳卓手擎“勢如破竹”戰旗通過天安門,為什麼戰旗美如畫?陳卓堅定回答:“這是英雄的旗幟,勝利的旗幟,不朽的旗幟。”

  精神從烽火中走來。“打完子彈就上刺刀沖鋒”的平型關戰斗模范連、“生命不息、戰斗不止”的劉老庄連、“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狼牙山五壯士連……這燃,是對前輩先烈的深切緬懷,對偉大抗戰精神的賡續與弘揚。

  精神在傳承中閃耀。“中國人民解放軍始終是黨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賴的英雄部隊。”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在唐磊心中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昂首走過長安街時,唐磊又回想起汶川大地震的那一天。家住四川綿陽的他,在最無助時,看見貼著五星紅旗的直升機投送物資,看見身著迷彩服的軍人奔忙救援。

  “我是來自震區的孩子,部隊對我和家鄉有恩。請允許我代表羌族兒女、代表震區百姓,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在參閱的請戰書中,唐磊言辭懇切。

  夠硬核!

  當100坦克履帶碾過長安街,發出沉穩的低吼﹔當陸、海、空無人作戰方隊,創新未來戰斗新樣式﹔當殲—35A、殲—20S等編成的梯隊搏擊長空,吸引世界目光﹔當打擊范圍覆蓋全球的“東風—5C”液體洲際戰略核導彈利劍出鞘、震驚寰宇……這支威武之師、勝利之師、文明之師、和平之師,再一次向世界宣示維護和平、捍衛主權的堅定決心。強軍建設的足音響徹民族復興的新征程。

  凌晨就趕到天安門廣場採訪,參加現場報道的人民日報記者張璁心潮澎湃。10年前,他參加了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的報道。張璁說:“這10年的變化,見証了國家的巨大發展、強軍的堅實步伐,更彰顯了中國維護和平的堅定決心。”

  “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而團結奮斗”

  10時26分,大會圓滿結束,各地反響熱烈

  閱兵尾聲,萬隻氣球騰空而起,和平鴿振翅高飛,掠過北京,飛向四方——

  閱兵現場,旗幟招展,軍威浩蕩。受邀觀看閱兵的2025年北京市勞動模范、京東快遞員臧繼全,嗓子已經喊得沙啞,“方隊踏著整齊步伐從我面前走過,我特別自豪,這就是中國的底氣!”﹔另一名應邀觀禮的美團外賣騎手、全國勞動模范高豐全程揮舞手中的國旗,仿佛要使出所有的力氣。“祖國的強大,為我們這些奮斗的普通勞動者提供了更多機會!”高豐說。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紀念館社教專員李洋剛剛為觀眾作了講解。“中國人民以錚錚鐵骨戰強敵、以血肉之軀筑長城”,講解過程中,他的心中一直回響著總書記的講話,講解時分外有力,“和平生活來之不易,戰斗力不斷增強的人民軍隊,是和平的強大保障。”

  陝西延安,小學生李惟妙和老師同學一起觀看閱兵直播,戰旗方隊中飄揚的旗幟讓她印象深刻。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延安娃,她跟父母去得最多的景點就是革命舊址。“我也要汲取精神力量,遇到困難不退縮。”

  遼寧沈陽,九一八事變發生地。98歲的抗戰老兵孟昭身,早早地穿戴整齊,等待電視直播。“中國人民解放軍始終是黨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賴的英雄部隊”,聽著總書記的講話,孟昭身顫抖著起身、湊近電視:“我要替犧牲的戰友們好好看看,現在的中國沒人敢欺負了”﹔

  江蘇淮安,新四軍劉老庄連紀念園。看到“劉老庄連”的戰旗飄揚在屏幕上,劉老庄連紅軍小學的學生們舉起右手行少先隊禮,“烈士們的鮮血不會白流,我們會繼承光榮傳統,守護這盛世繁華”﹔

  新疆烏魯木齊,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紀念館。講解員麥提拜爾·麥麥提和游客市民共同觀看這場盛會,滿含熱淚,“每個人、每一片土地都與祖國命運相連,要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精神指引方向。“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而團結奮斗”,96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回響著有力的聲音,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畫卷正在徐徐鋪展。

  “中國永遠是世界的和平力量、穩定力量、進步力量”

  11時30分許,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招待會現場,掌聲熱烈

  人民大會堂宴會廳,燈火輝煌。來自世界各地的中外嘉賓,濟濟一堂。

  “中國永遠是世界的和平力量、穩定力量、進步力量。”鏗鏘話語久久回蕩。

  一字一句,共振出世界的回響。

  重溫中國軍民的浴血奮戰,感念國際友人的攜手並肩,更要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讓世界正氣充盈、乾坤朗朗。

  這一場偉大勝利,這一段在血與火中凝結的友誼,讓來自法國的貝石濤,感動著也自豪著。他的父親貝熙葉醫生,曾冒著生命危險開辟一條自行車“駝峰航線”,把寶貴的藥品運往中國的抗日根據地。

  “歷史不能遺忘,友誼不能遺忘。這段記憶屬於我個人,也屬於法中兩國,更屬於全人類共同捍衛正義與尊嚴的歷史。”貝石濤說。

  伴隨喜慶歡樂的樂曲聲,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不同年齡的人,因為同一個理由而相聚圍坐,也因為同一個夢想而高舉酒杯: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正義的信念不可動搖,和平的期盼不可阻遏,人民的力量不可戰勝!”走出宴會廳時,國際友人柯馬凱始終心潮澎湃,這句話久久回蕩在他的腦海。他的父母在中國相識,共同參加工業合作社運動,為中國的外語教育和對外友好交流事業傾注心血。“閱兵儀式上,維和部隊方隊走過,我心中涌起深深的感動。我想,這就是命運與共,這就是共同的事業。”

  “以史為鑒、以和為貴,共同推進世界現代化,開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20時,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文藝晚會舉行

  舞台上的燈,漸次亮起。

  聲動山河,澎湃起精神的回響。

  來聽吧!

  “誓死不當亡國奴”,朗誦與合唱《怒吼吧,黃河》激情澎湃,不屈的中華兒女發出震天怒吼……

  中國煤礦文工團演員劉昊然在《這束光》裡飾演白原,一名奔赴延安、投身革命的青年詩人,“我們這一代年輕人離戰火很遠,但對歷史的銘記和對和平的珍視,從未改變。我們將盡最大努力,用文藝致敬歷史、傳遞光明。願這束光,照見過去,更照亮未來。”

  台下,有人輕聲跟唱、有人淚眼婆娑。十四載浴血,多少稚嫩的臉龐永遠定格在他鄉黃土,多少期盼的目光沒能等到勝利的曙光。

  台上,昨天的硝煙與今日的盛世在此交匯。“今日中國,如你所願!”演員們共同的呼喊,回應歷史,也傳向未來。

  “以史為鑒、以和為貴,共同推進世界現代化,開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觀看盛大閱兵、文藝晚會,抗戰烈屬代表、天津市關工委德育部部長鄭吉安的眼眶濕了又濕,久久難以平靜。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她特意在手機中存下外祖父吉鴻昌將軍的照片,帶到現場,“想讓您看看今天的生活,您一定會為強大的國家和軍隊感到欣慰。”

  昨日的呼喊,已化作今日的強音﹔今日的強音,又將激蕩明日的回響。今日之中國,正從一個勝利走向下一個勝利!

  (李建廣、潘俊強、胡婧怡、姚雪青、李亞楠、張騰揚、張丹華、黃超、亓玉昆、李龍伊、徐雷鵬、王珂、王梓、何昭宇、張祎坤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04日 10 版)

(責編:任佳暉、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