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老兵的軍禮

2025年09月04日08:5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觀禮嘉賓在天安門城樓上敬禮。
  新華社記者 岳月偉攝

  抗戰老兵在天安門城樓上敬禮。
  新華社記者 才 揚攝

  黑龍江哈爾濱,95歲的東北抗聯老兵王濟堂在觀看閱兵儀式直播時敬軍禮。
  本報記者 郭曉龍攝

  觀禮嘉賓敬禮。
  新華社記者 李 明攝

  戰旗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
  新華社記者 萬 象攝

  105歲抗戰老兵陳玉蘭——

  “看到國家這麼強大,當年的苦沒白吃”

  本報記者  孫海天

  9月3日上午,海南省海口市人民醫院一間明亮的病房裡,一場特殊的“觀禮”正在進行。105歲的抗戰老兵、瓊崖縱隊交通員陳玉蘭躺在病床上,在家人的陪伴下,凝神注視著電視屏幕裡的直播畫面。

  “母親前幾天感覺身體不舒服,剛住院,好在身體沒有大礙。”陳玉蘭的女兒林紅說,“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儀式直播,她念叨好幾天了。”

  7名親人慘遭殺害,1939年,陳玉蘭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穿梭在日軍崗哨間的地下交通員。陳玉蘭摸索出5條秘密線路,學會了通過鳥鳴、煙味判斷敵情。

  轟隆隆——鋼鐵洪流駛來。老人的思緒穿越80多年的時空,回到了海南文昌南陽鄉那片被戰火炙烤的紅土地,念叨起當年的“土神器”。“那時要是有這樣的裝備,我的戰友能少犧牲好多……”老人喃喃道。

  望著和平鴿飛向天空,老人眼含淚水,輕輕點頭:“看到國家這麼強大,當年的苦沒白吃!”

  

  九十九歲抗戰老兵翟維俊——

  “不忘歷史,賡續偉大抗戰精神”

  本報記者  施  芳

  9月3日清晨,從住所到天安門廣場的路上,99歲的抗戰老兵翟維俊的目光始終望向車窗外,喃喃自語:“要是那些犧牲的老戰友能看到今天,該多好啊。”

  10年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儀式上,抗戰老兵方隊中的翟維俊奮力揮舞雙手,那一幕讓很多人動容。

  80年前,19歲的翟維俊加入晉冀魯豫軍區(原八路軍129師)四縱隊十三旅工兵連。從文書到連長,他歷經100多次戰斗,立戰功10次,兩次獲得戰斗英雄稱號,身上有40多處槍傷,體內殘留4塊彈片。

  他珍藏的物品中,有一份鮮血浸染的名單。冊子的封面,寫著“十三軍三十八師工兵連花名冊”,內頁182個名字整齊排列。花名冊裡,一片黑色的印記格外醒目。“子彈從我右胸射入,穿過后背,血滲在了名冊上。”翟維俊說。

  “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希望年輕人不忘歷史,賡續偉大抗戰精神。”翟維俊話語鏗鏘。

  

  99歲抗戰老兵黃菘華——

  “那時候,哪能想到現在有這麼多新武器”

  本報記者  賀林平

  “我的家在東北鬆花江上……”渾厚的歌聲,從電視裡傳出。9月3日,廣東廣州,99歲的抗戰老兵黃菘華看著閱兵儀式直播,跟著旋律低哼起來,“1938年,我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救亡少年工作隊。那時候,這首歌廣為傳唱。”

  軍號響亮,軍樂激昂。隨著直播鏡頭切換,一位位老兵的面龐出現在屏幕上,黃菘華眼眶泛紅。“看到他們,我就不自覺想起當年的老戰友。”他說。

  看著各式先進武器一一亮相,黃菘華的眼裡閃著亮光。“當年,我們整個交通站裡隻有一支三八式步槍。”黃菘華說,“那時候,哪能想到現在有這麼多新武器。”

  他攤開稿紙,寫下筆記:“抗戰歷史是千千萬萬普通中國人用生命寫就的詩篇,永遠不能忘記。”

  

  95歲抗戰老兵姜德堂——

  “跟黨走,民族會越來越興旺”

  本報記者  王昊男

  9月3日,北京市朝陽區。95歲的抗戰老兵姜德堂早早起床,守在電視機前,等待閱兵儀式直播的開始。

  14歲那年,姜德堂成了地下交通員。“打探敵情、關注日軍動向,啥活我都搶著干。”姜德堂說,“當時年齡小,不怕苦不怕累,就怕部隊不要我。”日寇修筑了炮樓,姜德堂就悄悄收集相關信息,幫助八路軍炸炮樓。“幾次戰斗下來,戰友們就叫我‘膠東小八路’,感覺光榮得很。”姜德堂回憶。

  電視裡,80面抗戰英模部隊榮譽旗幟迎風招展。姜德堂悄悄從兜裡掏出一塊洗得發白的手絹,用力按住了眼角。“我們那時候最厲害的,就是自己造的土地雷。”姜德堂想起很多犧牲在抗日戰場上的戰友,“英雄的部隊,英雄的兵。跟黨走,民族會越來越興旺。”

  

  94歲抗戰老兵羅競輝——

  “三次現場觀禮,我都心潮澎湃”

  本報記者  江  琳

  9月3日早晨,94歲的原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老兵羅競輝,用微微顫抖的雙手,一枚一枚,鄭重地將勛章佩戴在胸前。

  “今天早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天安門城樓上同我握手,我倍感振奮。”羅競輝說,“千千萬萬人的流血犧牲,才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這是羅競輝第三次受邀到現場觀看閱兵盛典。“三次現場觀禮,我都心潮澎湃。今天格外震撼。”他感嘆道。

  1943年3月,羅競輝加入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抗擊日本侵略者。他所在的海上中隊,承擔攔截日本船隻、保衛漁民生產等任務。“我們剿滅敵船、炸沉走私船,俘虜、擊斃敵人超過120人。”老人語氣中帶著自豪。

  微風拂動老人的白發,也拂過那一枚枚被歲月浸染的勛章。“只要我還走得動,就要講好抗戰故事,把偉大抗戰精神一代代傳下去。”羅競輝目光堅定。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04日 16 版)

(責編:任佳暉、彭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