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游擊隊之歌》以充滿斗志的歡快旋律,生動詮釋了游擊戰的戰爭智慧,更抒發了抗戰軍民的堅定信仰與必勝意志——

游擊英雄的戰斗浪漫

張雄文

2025年09月23日08:32    來源:中國軍網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湘水邊宏闊的劇院裡,舞台燈光明滅閃爍,急促的光束在穹頂交錯,如同當年劈開夜空的炮火。短暫靜默后,合唱聲驟然響起,猶如滾滾浪濤,應和著湘江北去的澎湃:“我們都是神槍手,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

台下濟濟一堂,每個人臉上都挂滿肅穆,雙眸晶亮,任雄渾的旋律撥動神經,叩擊心靈。音符流轉間,我的思緒飄進了88年前的深冬——山西臨汾,一處簡陋的防空洞裡,我的湖南邵陽老鄉賀綠汀伏在土炕上,伴著暗弱的煤油燈光時而沉吟,時而疾書。

彼時,淞滬會戰的槍炮聲剛停,平型關、陽明堡大捷的消息傳遍大江南北。為進行抗日宣傳,34歲的青年音樂家賀綠汀與夏衍、歐陽山尊等文藝界人士一起,隨上海文化界抗日救亡演劇隊第一隊跋山涉水奔赴華北抗日前線。1937年落木蕭蕭時,他們來到臨汾城郊汾河西岸劉村鎮的八路軍駐晉辦事處。

在這裡,賀綠汀等人仿佛進入了一片嶄新的天地。尤其是聽了彭雪楓關於抗日游擊戰爭戰略戰術的講課后,他心潮起伏,興奮得整夜難以入眠。這天,賀綠汀又來到八路軍剛成立不久的炮兵團。戰士們指著一門門整齊排列的大炮,自豪地說:“這些都是我們從日寇手裡繳獲的!”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懷揣著強烈創作欲望的賀綠汀腦海中靈光一閃,一句充滿戰斗豪情的歌詞自然而然地迸發出來:“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

寒夜的煤油燈下,賀綠汀取出紙、筆和音叉,凝神沉思。連綿起伏的山崗與密林仿佛重現眼前,戰士們正奮勇沖殺,而那噠噠作響的機槍聲,漸漸化作小軍鼓清晰而富有戰斗性的節奏。豪邁凝練的歌詞伴隨著鏗鏘有力的旋律,從他心中奔涌而出:“我們都是神槍手,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一隊隊八路軍戰士頂風雪、穿密林、勇猛沖鋒的畫面,也匯成歌詞的下一句:“我們都是飛行軍,哪怕那山高水又深。”夜深時分,賀綠汀終於長舒一口氣。那些原本零散的音樂意象,因他的激情與才華,已凝聚成詞曲交融、旋律激昂的完整之作——《游擊隊之歌》。

不久,在八路軍高級干部會議的簡陋會場裡,演劇隊首次為官兵演唱了這首歌。現場沒有鋼琴,也沒有樂隊,歐陽山尊便以口哨聲充當伴奏。賀綠汀挺直腰板,揮動雙臂打著節拍,全體隊員齊聲高唱。嘹亮的歌聲沖出會場,響徹雲霄,唱出了從官兵心底迸發出的必勝信念。潮水般的掌聲中,朱德、任弼時、賀龍等八路軍將領紛紛起身,走上台表示祝賀。朱德緊緊握住賀綠汀的手說:“寫得好!”

《游擊隊之歌》傳開后,許多部隊專門派人騎馬奔波幾十裡路,隻為抄錄這份鼓舞人心的樂譜。在平型關打了勝仗並在此休整的第685團團長楊得志,特意邀請演劇隊前來,安排他們教唱這首歌。楊團長對指戰員說:“大家學會這首歌就出發。”

於是,演劇隊隊員們不顧疲憊,輾轉於各個連隊,一句一句耐心教官兵演唱。第685團開拔當日,大雪紛飛。賀綠汀和隊員們肅立風雪中,目送這支高唱“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的隊伍奔赴前線。

《游擊隊之歌》用歡快的旋律包裹著鋼鐵般的意志,抒發了抗戰軍民的堅定信仰與必勝意志。這首戰歌很快成為新的流行曲。無數青年唱著這首歌,奔向抗日戰場,奮勇殺敵。

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也非常喜歡這首歌,常常在行軍途中哼唱。美國海軍陸戰隊軍官卡爾遜在八路軍總部第一次聽到了《游擊隊之歌》。多年后,他回憶說:“類似這樣的歌曲,已如強風前面的火焰一樣在內地傳開。”

2025年5月,鮮花與彩旗簇擁的莫斯科紅場上,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式正在彩排。人民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高唱著《游擊隊之歌》,踏著鏗鏘步伐,排山倒海般行進。圍觀人群中的俄羅斯老兵隨著熟悉的旋律跺起了靴跟﹔來自中國的同胞們情不自禁地跟唱起來。這首誕生於抗戰歲月的歌曲,此刻成為連接歷史與現在、跨越國界的情感紐帶。它喚起的不僅是人們對旋律的記憶,更是深植於血脈中的民族情感和對和平的共同珍視。

舞台上的合唱已止,余音仍在回蕩。步出劇院,但見滿天星斗燦爛。星光之下,是安謐的樓宇與街道。眺望眼前這片祥和之景,我深知,那些穿透歲月的戰斗音符永遠不會消失。那一聲聲自硝煙深處迸發的嘹亮號角,始終激蕩於民族精神的蒼穹,召喚著血脈中不息的血性與尊嚴。

(責編:劉圓圓、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